金融人必讀:咩係「龐氏騙局」

SJ前言:無論係香港定全世界,有一大班人全職靠詐騙搵食,呢班人多到你唔信。所謂老千的「千門」,就代表他們有千奇百怪的騙術手法。其中一種最高深,最Sophisticated 的騙術,莫過於「龐氏騙局」  。對於 Ponzi Scheme 好多人都聽過,但實質上點操作?由以下文章深入淺出分析。

 

現實中騙子可說是無處不在,有意無意,亦屢屢得手。是人的貪婪性情還是騙子過於狡詐?亦或是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呢?

說起騙案,金融人應該會想到史上規模、最大、詐騙金額達500億美元,充滿“傳奇”的「龐氏騙局」- 馬多夫金融騙案。亦是這篇文章的主題,繼續讀下去。

 

馬多夫金融騙案有幾傳奇?

1. 當中的受害者名單很傳奇

一般情況下的金融騙局中,受害者大多是行業的門外漢。當大家都覺得,精明的專業人士被騙機會比較低時,結局往往大跌眼鏡。

馬多夫案影響大的原因,不僅在於其金額之巨大,更重要的是受害人主要為美國、歐洲、亞洲的諸多銀行、機構投資人、對沖基金、高校投資基金、慈善基金、猶太裔富豪,他們都是有錢人。這些人可都是天天和錢打交道,有專業的family office,卻照樣被騙。

每位受害者損失的金額為之震撼,試想下這是高達500億美元的損失,被騙入局的對象雖然只有寥寥數千人,但計算下來平均每人被詐騙最少也有幾千萬美元(即港幣每單數以億計)。

其中Fairfield Greenwich Group經營的對沖基金是其中被騙得最慘的,損失高達75億美元。國際奧委會、瑞士私人銀行聯盟、英國第一大銀行匯豐銀行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專業?似乎不能保證你不被騙。

 

2. 傳奇的「馬多夫」

馬多夫之所以玩得這麼高端,和他個人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他出身於猶太人家庭,1960年從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法學院畢業,向岳父借了辦公室,再用暑假打工賺來的5000美元創立了以他命名的投資證券公司,後來憑精明強幹慢慢成為華爾街明星級業務經紀人。

80年代初,馬多夫公司是華爾街電子交易的積極推動者,力推將證券交易從電話交易轉換為電腦交易,促進證券交易透明化、公平化,並成為美國最大的可獨立從事證券交易的交易商。

到1991年的時候,馬多夫還成為了納斯達克的董事會主席,帶領納斯達克成為和紐交所分庭抗禮的交易所,後來一大批威名赫赫的科技公司,都是在他任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

誰是騙子,也很難被定義,完美的履歷代表歷史,未來誰也無法真正預測。

最後,就是這樣的一批人,一個傳奇的騙子,一堆傳奇的被騙者,用一種很不“傳奇”的方式交集,但仔細想想,這一點本身卻又很“傳奇”。

那麼,令人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馬多夫的「詐騙」伎倆有哪些?

時至今日我們回頭看馬多夫的這些伎倆,卻又沒發現技巧有幾高,but anyway,被騙金額卻傳奇地達到500億元。

 

馬多夫的伎倆

1. 在各種高級場合建立人脈

馬多夫的公司在全美各大城市均有辦事處,比如Dallas、Chicago、Boston和Minneapolis等。高爾夫會所、雞尾酒會等富豪雲集的地方,就是他們大展拳腳的舞台。

 

2. 在早期投資人中樹立一個好口碑

馬多夫的騙局持續了20年,每月都會向投資人提交投資報告,承諾的年化回報率在10%-12%左右,而客戶的贖回流程也比較方便,僅需幾天時間。合理、穩定、投資回報率也非常不錯,加上從不失信的記錄,在時間的作用下,很多人放下了心中疑慮,忍不住將錢投入一試。

 

3. 建立傳銷式金字塔,發展“下線”

馬多夫建立了一套我們很熟悉的金字塔體系,鼓勵投資人介紹親戚、朋友、生意夥伴來投資,提取高額的“介紹佣金”,20年終周而復始,最終如雪球效應,滾起了500億美元的大雪球。

一位叫皮考爾的慈善家是最大的投資人,他從馬多夫的投資賬戶上先後獲得了至少72億美元的收入。他過世後,其遺孀把這筆錢都退了回來。

 

4. 完全的 “黑箱操作

對於他的投資邏輯、方式和工具,馬多夫三緘其口,從不向人透露,只是說:“我在上漲的市場中賺錢,下跌的市場中也賺錢,只有缺乏波動的市場才會讓我無計可施。 ” 他在私下會偷偷告訴投資人,他有“內幕消息”。

有一次馬多夫被逼問得無計可施,索性拋出一句,我就是有一套合理投資體系,反正每年有10%-12%的回報,你喜歡便投資,不喜勿投。

鑑於他在業內的尊崇地位、完美的形象與交易記錄,投資者也無法再深究下去。

當然這也託了美國金融監管不力以及馬多夫本人在業內手眼通天之福。在2008年之前,美國對非上市的對沖基金和財富管理等機構的監管一向非常寬鬆,而事發前證交會由於公眾壓力對馬多夫公司的審查也往往流於表面,從未訴諸法律。

這些做法,細細分辨,和我們提到的一些P2P平台,並無本質差別,唯程度不同耳。可見,不管是誰,投資專業知識、技能、經驗高低如何,總有這麼一個環境,能把你騙倒。

 

馬多夫案最終的導火線,原因只有一個:

那便是「入不敷支」。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歐洲各銀行自顧不暇,要贖回70億美元的資金,這是一根巨大的稻草,壓死了馬多夫的神話。根據官方資料,12月10日,馬多夫叫來他的兩個兒子,告訴他們這不過是一場龐氏騙局,而他自己一無所有,第二天,兒子就舉報了他。

一大批專業人士和成熟投資人,在這個騙局裡完全喪失了專業判斷的能力,到後來甚至所有人都以加入馬多夫的投資圈子為榮,將錢投給麥道夫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所有人都在講馬多夫如何幫他們賺錢,所有人都想投資馬多夫的項目”。

我們可以說,對利潤的貪婪和對權威的屈從,吞噬了人們為數不多的理智。你只要稍微放鬆了對自己投資紀律的堅持,就真的難以分辨騙局。

比起牛市中的股神,我們似乎更應尊敬那些在危機中活下來的人,儘管我們也不知道這樣優良的記錄,是否會在另外一天,異化成為“馬多夫”。

但有一點,恐怕我們不得不服,那就是在人性之中,龐氏騙局永不過時,總會時不時地在你眼前出現。

 

Also on SJ: 9年跌了90%,德銀應該何去何從?

 

SJ結語

人性之中,龐氏騙局永不過時,總會時不時地在你眼前出現。

是否避無可避?

 

 

 

原文轉載至財經作家吳曉波,用字經編輯符合本地讀者。

 

關注高質內容,讀神科又想入行頂級MNC / Banking / Law Firm? 即時填妥以下表格,SJ將不定時推送獨家行業活動 (絕不SPAM)

* indicates required




StealJobs全面透露各行各業人工,工時,晉升前景,以及入行攻略,歡迎匿名提供收入資料

而家仲可以上埋SJ House ==> SJ House,一個網睇晒各區的住宅Rating,快D上來Rate下自己住緊個屋苑啦!

Employers who object to or otherwise wish to complain about the above content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 or press here. The above is mere opinion of the submitter(s) (not this website) only o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said company, not from an official source, might be inaccurate, and in no way indicates the quality of any products or services or the level of competence or integrity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ompany and its staff. Unauthorised reposting of the contents herei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如對本網任何內容有任何意見或投訴,請按此聯絡本網,本網會盡快為您處理問題。以上內容僅為投稿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並非來自官方渠道,亦可能不準確,而評論亦僅限於投稿者對工作環境的意見及反饋,與上述公司的員工或產品或服務質素或工作能力及品格誠信完全無關。未經授權切勿轉載以上內容至第三方網站,違者必究。 


立即加入StealJobs@FB 更多90後上位攻略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